《Ivy愛公葳》為知名社群創作者IvyChao和SoundOn共同原創的Podcast節目,每集邀請各個年齡層、各種樣貌、職業、生活模式的女性,一起暢談女人在人生的各種階段,會經歷哪些心境轉折。第40集邀請到社企流創辦人 林以涵 (Sunny),和大家分享創業的初衷和經營公司的心路歷程。快點擊以下連結收聽精彩節目內容!
– 點擊收聽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KKBOX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內容目錄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林以涵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公共事務研究所,畢業後任職於一家美國社會企業獨立顧問公司。她擁有社會上普遍認為一路順遂、令人稱羨的生活,其實一直想將自己的經驗和所學,回饋至台灣的社會公益事業,於是毅然決然地辭去美國的工作,於2012年返回台灣創立了「社企流」,一個致力推廣社會企業的平台。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為近年越來越受重視的議題,雖然各國目前尚未有明確定義,但社會企業基本上包含三個元素。首先,其組織的起心動念是負有社會使命,並將社會議題或社會責任列為組織的第一順位;第二,則是在商業模式上以販售具社會使命的產品和服務,而不靠捐贈以達自給自足的公司運營;最後,一般企業會著重於股東(shareholder)的利益,但社會企業需關注的是與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之間,如何使彼此的效益和利益最大化。
林以涵接著說明:「目前常見的社會企業主要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具有社會使命並自行創業者,最廣為人知的例子即是『鮮乳坊』;另一種是非營利組織探索自己永續發展的可能性,例如『喜憨兒基金會』開設的烘焙房等事業。」
|跳脫舒適圈,才能將自己的舒適圈擴大
「覺得當時不做可能會後悔吧!」林以涵回想起26歲決定創立社企流的自己,除了不想留下遺憾,甘地的一句「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更成為林以涵找到人生志業後,奮不顧身投入其中的動力。即便一開始對社會企業處於很陌生的階段,懷有滿腔熱血的林以涵仍希望可以自己為起點,透過建立社企流這個平台,慢慢集結整合各界的資源,累積成更大的影響力,讓社會企業進而成為改變社會的一股新力量。
而創業則幫助林以涵學會當個「授權者」,一向自我要求高的她,在任何細節始終親力親為,後來才學會適度的賦予同事自主和決定權,讓社企流得以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推進和運營。現在的林以涵還多了一個角色 — 年資三年的新手媽媽,她分享道,「(工作和育兒)根本沒有平衡,大部分都處於一個有點失衡的狀態。」接著開玩笑的說道,「失衡但不要到失控就好!」雖然以輕鬆的口吻調侃著自己的時間分配,但其實為了下班能全心全意地陪伴小孩,林以涵發現有小孩後的自己,相比以前,做起事情來更加幹練,也更擅長做到盡可能完善的時間分配。在不同的角色及人生階段中,林以涵仍秉持著凡事親力親為的態度,期許自己能在適合的時間,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或許,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在學習如何跳脫舒適圈,進而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本集帶大家深入了解,林以涵如何秉持著自己的理念,一步一腳印的建立起整合台灣社會企業資源的社企流。快點擊收聽完整節目:Ivy愛公葳|EP40 社企流 Sunny:如果想看到的事還沒出現,不如從我能做的先開始!
撰文:李逸楡
編輯:王語婕
– 更多精彩訪談:【Ivy愛公葳】–
– 閱讀更多專業人士的精彩職涯訪談分享:【產業達人】 / 【娛樂生活】/【人生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