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愛公葳》為知名社群創作者IvyChao和SoundOn共同原創的Podcast節目。第92集邀請到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康庭瑜,同時身兼Podcast節目《性別好好玩》的主持人,一起與大家分享女性主義的本質與初衷,如何重新定義性別框架?快點擊以下連結收聽完整節目!
– 點擊收聽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KKBOX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圖:Ivy愛公葳 Podcast 製作團隊 / 提供
內容目錄
|人不應該因為性別,而是以天賦及意願決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女性主義一詞,近年來被賦予負面印象,以支持性別平等來講,女性主義更像是更進一步的激進派所抱持的信念,造成不論男女聽到女性主義就會聯想到較為負面的印象。
談及這一塊,時常被邀請演講女性主義議題的康庭瑜副教授說道:「回到女性主義最原始闡述的是,人不應該因為生下來的性別,就被預設被期待被安排好未來的人生,像是男性就一定要五子登科,是女性就一定要具備同理心。女性主義提倡的是因為天賦及選擇而選擇應該要做的事情,不是要挑戰男性的尊嚴。」
談及女性主義或推動權益會受到的阻礙,女權的權其實不是指權力的權(POWER),而是基本人權的權(RIGHT),不會因為別人有基本人權,你就會被剝奪你的基本人權。不會因為女性可以上學,男性就不能上學;因此仍要與社會持續溝通這個概念。
|新世代人類,擺脫性別綑綁的期待
台灣女性權益相對一些國家為高,根據聯合國曾經發布的性別平等表現評比,台灣排名為第6名,例如女性受中學教育的比例、懷孕女性的死亡率、少女懷孕率等都是優於其他西方國家的。
而有一些指標是未納入此項評比,如出生嬰兒性別比,生物學家提出的自然標準約為102~105:100之間,而印度為108:100,台灣整體為107:100,與印度的性別比相差不遠,雖然台灣有意識到男女平等,但可能受到外界壓力與期待下,在性別上仍有些微的選擇。
若要一個女性放下社會規定的義務,女性要放下的叫做罪惡感。但是男性若要拋下社會義務角色,男性要放下的叫做尊嚴;因此女性相較於男性容易跳脫性別框架,但是承認自己的軟弱,面對自己的恐懼,是女性主義很樂見的事情。
本集帶大家深入了解女性主義的本質與初衷, 如何面對自己的恐懼,跳脫既有的性別綑綁,!快點擊收聽完整節目:EP92|重新定義性別框架!帶你了解女性主義的本質與初衷
撰文/編輯:顏妙純
– 更多精彩訪談:【Ivy愛公葳】–
– 閱讀更多專業人士的精彩職涯訪談分享:【產業達人】 / 【娛樂生活】/【人生旅程】–

(擷取自【Ivy愛公葳】SoundOn 資訊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