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愛公葳》為知名社群創作者IvyChao和SoundOn共同原創的Podcast節目。第93集再次邀請到Ivy的好朋友,Active Living積極生活創辦人 — 伊朗媳婦 Maggie,一起與大家分享兩人的金錢觀念,都說由奢入儉難?如何創造多重價值的消費習慣!快點擊以下連結收聽完整節目!
– 點擊收聽 Apple Podcast / SoundOn / KKBOX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圖:Ivy愛公葳 Podcast 製作團隊 / 提供
內容目錄
|買包還不如買刈包,追求持久的快樂感
提到精品消費的想法,Ivy 分享說很多人會誤會她的職業需要研究精品,甚至擁有許多精品。但她說擁有精品的興奮感會很快消失,初接觸時會覺得好漂亮,但要下手時,反而會遲疑甚至覺得應該去買吃的、或是刈包就好。「買包還不如買刈包!」Ivy與Maggie聊到這個結論,Ivy察覺自己內心認同的消費習慣是希望快樂能夠持久的!
「由奢入儉難。」Maggie笑著說34歲的自己同意這句名言,其實這個觀念是與人的體力和眼界相關;年輕時可以體驗很多背包客體驗式的旅遊型態,甚至稍微住鄉下一點也無所謂,但現在會覺得花一點錢,找出適合自己現在要的,更注重細節的體驗。
當你不設限的嘗試體驗過不同的事情,並且在各種體驗上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不排斥,就更能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所以由奢入儉難也並不是單指字面上的意思。
|創造多重價值的消費習慣
屬於開源派的兩人,其實是將自己的能力變成最大化的產值並且朝著這個方向走。日常生活的消費分成想要、需要與必要。必要最優先,而想要排到最後。Ivy說自己不是衝動型購物的類型,是精準購物的類型,因此必要型消費是她覺得最優先的,知道自己生活舒適是重要的。
而唯一衝動購物的地方,就是以家中的家居、抱枕、鮮花等小細節的改變,是希望物品帶給她的不是只有一項快樂,而是再附加物品價值,消費型態若能創造多重價值,意義就不同了。像是Ivy舉例從前接了旅遊的案子,也會善用行程安排其他品項的拍攝,讓一件事情的產值到最大化。
Maggie也提到其實在生活中需要練習金錢觀的課題,有些人是處於無意識的消費,但如果能夠有思緒的消費,去創造更多延伸的附加價值,就不是浪費的。
|衡量自己的金錢能力,察覺生活中的必要
如果要減少與伴侶之間的金錢觀摩擦的話,除了要金錢觀價值相似以外,都能夠保持雙方經濟獨立的狀態,Maggie也提到他與老公除了有各自的帳戶外,也另外有兩個共同的家庭帳戶,一個是支出、一個儲蓄的帳戶,並且在一開始就溝通好,達到家庭開銷的平衡。
Ivy分享自己最近剛接觸理財,才更覺得應該要從早開始,但她從以前到現在保持的觀念就是只做自己能夠負擔的消費,不跟人家借錢,也不欠卡債,也建立起準備緊急預備金的概念。Maggie也提到自己是順心流在花錢,但都是以必要的為主,也是一種節流的方式。本次分享理財的中心思想就是,衡量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錢就做多少預算的事情,沒辦法負擔起就不要消費。
本集帶大家深入了解,身兼自媒體經營者與創業家的Ivy與Maggie是如何開源節流,建立良好的理財觀念,將自身價值最大化?快點擊收聽完整節目:Ivy愛公葳|EP93|【金錢觀】買包不如買刈包?由奢入儉難,愛賺錢就是因為愛花錢!
撰文/編輯:顏妙純
– 更多精彩訪談:【Ivy愛公葳】–
– 閱讀更多專業人士的精彩職涯訪談分享:【產業達人】 / 【娛樂生活】/【人生旅程】–

(擷取自【Ivy愛公葳】SoundOn 資訊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