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y愛公葳》為知名社群創作者IvyChao和SoundOn共同原創的Podcast節目。第103集再次邀請到Ivy的好朋友,Active Living積極生活創辦人 — 伊朗媳婦 Maggie,分享靜心與冥想的區別?快點擊以下連結收聽完整節目!
– 點擊收聽 Apple Podcast /SoundOn / KKBOX / 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內容目錄
|每個人都要有Me time
「療癒」的定義是做任何讓你覺得心裏舒暢的事情。Ivy最近療癒自己的方式是爬山跟種小植物,她在學習如何變成綠手指。當她看到植物長大成一個個體後她會很開心,她也不需要跟這個個體溝通,也不會要求這株植物必須長成什麼樣子,Ivy也解釋植栽類之所以會療癒人心是因為我們不需要跟它做人際上的溝通。可能是因為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任何網路上的資訊及好友回應都可能左右自己的想法,聲音多到無法忽略。
人跟植物很像,都是需要被灌溉、心靈也需要被滋養的。「只要能讓你舒服,任何療癒都是好的療癒。」
|靜心與冥想的區別?
Ivy在24歲時開始學習冥想,那時的她在防治憂鬱症協會當公關,每天得接觸很多病友。老闆怕她心情被病友影響,所以帶她去道場,一進門看到老師身穿白袍放音樂點線香,帶著大家進行冥想。老師從來不教冥想,而是讓大家自行去感受什麼是冥想。但Ivy每次在這三小時內都睡著,老師就會溫柔的拍拍她肩膀把他扶正。直到有一天她學會放下對冥想的執著,不再想著ㄧ定要學會冥想,她才終於學會冥想。而冥想讓Ivy能冷靜的看清事情的真相,雖然她冥想時會亂想各種事情,但老師說這就是第一步「覺察」,先看見問題才能知道自己就是問題的源頭。因為很多人對生活已經麻木,每天只是單純把自己塞進行事曆中做事,而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度,「有意識過生活是大家需要注重的事情。」
Ivy表示,靜心與冥想沒什麼太大的區別,解釋不一樣而已。冥想聽起來是到一定的境界才能稱為冥想,但靜心是現代人可以做的事情。「只要每個人都有靜心的時候,世界就會和平許多。」靜心不一定要坐著才能靜心,有一種叫做「動態靜心」,不管是走或跑,只要能讓人靜下心來的都能叫做「靜心」。
本集帶大家深入了解靜心與冥想的區別?快點擊收聽完整節目!EP103|【心靈療癒】重拾對生活的主導權!療癒的本質是認識自己?
撰文:潘婕
– 更多精彩訪談:【Ivy愛公葳】–
– 閱讀更多專業人士的精彩職涯訪談分享:【產業達人】 / 【娛樂生活】/【人生旅程】–

節目介紹 / Ivy愛公葳
(擷取自【Ivy愛公葳】SoundOn 資訊欄)